口琴一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乐器,在南开区确有个“口琴狂人”,她用半个世纪的时间,收集了大大小小的口琴近200把口琴。“口琴奶奶”的故事被网友挖掘后,在网络中迅速火了起来。近日,记者走进了刘惠琳阿姨的“口琴世界”。
难忘的第一只口琴
在水上公园街刘惠琳的家中,从国产的友谊口琴到英雄口琴,从进口小调口琴到布鲁斯口琴,从重音口琴到对琴,可谓是应有尽有完全是口琴的天堂。说到这些口琴,不能不从刘惠琳的少年开始。
1958年,受到当时口琴热的影响。几乎每个人都在吹口琴,每当看到别人轻巧的吹着旋律,就有一种羡慕的感觉。当时口琴的价格每把2元多钱,但对于在60中住校的她,2元钱也算是个“大钱”。为了能购买一只属于自己的口琴,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8元钱的她,本来用于买饭卡的钱,被她偷偷的“截留”下来,一分、二分的终于攒够了2元钱,购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口琴,当时的名牌国光口琴便开始习琴起来。刘阿姨告诉记者,这只口琴是她的“启蒙”,她一辈子都忘不了。那是个木质12孔的口琴,当时是她爱不释手的“伙伴”。一直到12孔变成了“8孔”琴才将其更换。从此后她结缘口琴长达半个多世纪,在50多年来收藏了近200把口琴,最大的有一米多长,最小的只有3厘米。
刘惠琳告诉记者,其实学琴是特别枯燥的事情。当时为了学口琴,她的嘴被磨的都出血,但她喜欢口琴硬是“挺”了过来,当初和她一起学琴的同学们都已经放下了口琴,只有她一吹就是半个世纪,而且吹出了名堂和水平。上班做了会计的她只要有闲暇的时间,就拿起口袋中的口琴,为同事吹上一曲。随着对口琴的痴迷,她越来越注意起所有和口琴有关的消息。1984年,当她听说群众艺术馆恢复口琴队后马上报名参加。一直到1993年,她还始终活跃在群众艺术馆口琴队的舞台上。
口琴成交友桥梁
1994年,她闻听著名口琴演奏家黄清白先生,要在北京传授自己的口琴技巧后。二话没说,自己请假跑到了北京,而且一待就是半个多月“拜了黄清白先生为师傅”,更深角度的深造口琴艺术。说起这段经历,刘阿姨兴奋的说,黄清白先生是国际的口琴演奏家,能听到他的课,简直是她的幸运。在北京的两个多星期,她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“口琴达人”们,每天的话题不是说著名吹奏,就是探讨口琴如何发展下去。让她无法忘记的是,在他们毕业的晚会上,黄清白先生演奏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至今她似乎无法忘记,那种优美的旋律环绕在耳边的感觉。
学艺归来的她更是“变本加厉”的迷上了口琴艺术,不管到哪里都忘记不了她“口袋中的钢琴”。而这台小小的“口袋中的钢琴”,成为了她交友的渠道。99年退休后,她去美国看望父母。闲暇之既,她都会带着琴到社区的公园里吹。结果“招惹”了一群老外的“音乐达人”,他们拿着六弦琴,甚至打击乐和她合奏着中国名曲《茉莉花》、《梁祝》等。刘阿姨说,当时他们上学的时候学的是俄语,英语一点都不会。但从那些老外的脸上,她可以感觉到语言虽然有障碍,但音乐无国界。
万元打造口琴世界
吹琴就会爱琴,不管走到那里,寻找购买口琴成为了刘阿姨的另外一个爱好。在美国,刘阿姨发现了一把德国木制7孔琴。本来就没有带多少“盘缠”的她,甚至不考虑回来的路费,直奔琴行花了50美金购买了回来。她收集的口琴,从上海出口的友谊牌口琴到英雄口琴,几乎她都拥有。刘阿姨俏皮的告诉记者,友谊牌口琴最早10几元,到后来的56元每支,现在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198元。但她从来没有顾及过钱,因为全家的钱都是她掌握。她曾经粗算过过,这50多年来,她先先后后购买了上千把口琴,而自己收藏的就近200把,先后花费2万多元钱。
说起她的至爱,刘阿姨如数家珍般的介绍说,目前,友谊、英雄的全套琴她都有,小调的她有3套,重音琴对琴C、A、B各自一对。这些还不算,最珍贵的还有一把日本口琴制造的“小蜻蜓”口琴,当初是她去日本参加比赛的时候,日本的口琴大师送给她的。在她所有的“收藏品”中,每一把口琴背后,对于刘阿姨来说,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。
祖孙口琴也疯狂
经过了半个世纪的苦练,刘阿姨娴熟优美的演奏,在02年韩国、04年日本、06年香港先后夺得大奖。她对于口琴的痴迷也“感染了”上小学的外孙郝禹。小外孙没事也开始拿起了口琴,从刚开始的“胡吹八吹”,到最后“音正乐准”。从此后,两人用口琴做桥梁,用音乐和音符彼此交流,每当合奏时,那其乐融融的情景,还真让人羡慕。去年,刘阿姨为了证明小外孙的实力,两人一起赴新加坡参加第八届亚太口琴节,捧回传统口琴复音独奏类别乐龄组和少儿组的银奖满誉而归……